指甲从光滑坚韧变得脆弱易裂,轻轻碰撞就出现分层或断口,许多人将其归咎于“缺钙”或“频繁美甲”,却忽略了真菌感染这一常见诱因。当红色毛癣菌、须癣毛癣菌等微生物侵入甲板或甲床,不仅会改变指甲外观,还可能引发增厚、变色、凹凸不平,甚至波及周围皮肤,形成“手癣”或“足癣”的连锁反应。
真菌为何“偏爱”指甲?
指甲的特殊结构为真菌提供了“庇护所”:甲板由多层角蛋白组成,密实且缺乏血管,药物难以渗透;甲床下的潮湿环境则加速微生物繁殖。若曾有脚气、手癣病史,或与他人共用指甲剪、拖鞋,真菌可能通过微小伤口或甲缝侵入,逐渐破坏指甲的完整性。
日常护理需“抑菌+保护”并行
单纯修剪过脆的指甲无法解决问题,需选择含环吡酮胺、阿莫罗芬等成分的抑菌液或乳膏,直接涂抹于甲板及周围皮肤,抑制真菌活性。使用前可用温水浸泡指甲10分钟,软化后轻推甲缘死皮(避免过度修剪),帮助药物渗透。日常避免指甲长时间浸泡在水中,做家务时佩戴橡胶手套,减少化学物质刺激。
生活习惯的“防菌关键点”
保持指(趾)甲短而整洁,减少藏污纳垢的空间;避免与他人共用指甲刀、拖鞋、毛巾等物品,防止交叉传播;选择透气性好的鞋袜,足部多汗者可撒入吸汗粉,保持干燥环境。饮食上增加蛋白质(如鸡蛋、鱼肉)和维生素B族的摄入,辅助指甲健康生长,增强抗病能力。
南京肤康皮肤病研究所提醒,若指甲变脆伴随发黄、增厚、甲板分离,或扩散至多个指(趾)甲,需警惕真菌感染加重。此时应暂停自行修剪或涂抹刺激性产品,保持指甲清洁干燥,必要时及时就诊。坚持“抑菌+防护”原则,多数人能在2-3个月内改善指甲状态,恢复健康光泽。